theAsianparent Taiwan Logo
theAsianparent Taiwan Logo
  • 給媽咪
    • 懷孕大小事
    • 母乳與餵奶
    • 產後護理
  • 寶寶與幼兒
    • 早產照護
    • 新生兒
    • 嬰幼兒
    • 學齡前
  • 育兒攻略
    • 教養方法
    • 行為問題*
    • 里程碑*
    • 媽媽教室*
  • 親子生活
    • 生活大小事*
    • 手作與體驗*
    • 出去玩*
    • 共讀與學習
  • 婚姻經營*
    • 心理與情緒*
    • 婆媳關係
    • 伴侶與婚姻*
  • 學習當父母*
    • 心理與情緒*
    • 工作與生活
    • 自我實現*
    • 感人故事*
  • 青春期
    • 心理與生理發展
  • 準備懷孕
  • 新聞

寶寶的發育成長里程碑:滿七個月(下)

1 min read
寶寶的發育成長里程碑:滿七個月(下)寶寶的發育成長里程碑:滿七個月(下)

寶寶滿七個月了,這個月他很可能會長出第一顆牙,除了身體上的發展之外,認知、語言、情緒與社交等各方面,也都會更進步。

首先,恭喜你!你的寶寶現在已經超過生命頭一年的一半了!你會發現寶寶變得越來越獨立和好動,並且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個性。

延續前篇:七個月齡的寶寶發展(上)

七個月寶寶的健康與營養

現在,七個月大的寶寶已經開始吃副食品,他可以吃稍微成型的食物,像是水果泥和蔬菜泥,而不是食物泥土食品。 這有助於寶寶習慣新的口感,並學習如何咀嚼。

與往常一樣,每嘗試新的一樣食物,就該等待幾天,觀察是否會出現任何過敏反應,例如腹瀉、嘔吐、皮膚長疹子或氣喘。

而且,隨著抓握能力越來越進步,讓寶寶用湯匙自己進食,或者用自己的雙手拿杯子喝液體,也許是個好主意。但父母要為寶寶犯錯做好準備,嘗試錯誤是孩子學習過程的一部分。犯錯會幫助寶寶成長。

給父母的提醒

  • 寶寶非常喜歡不使用支撐物地坐著,利用擺在附近的靠墊,以防止他倒下受傷。
  • 為了鼓勵多活動,請將玩具放在孩子伸手碰不到的地方,並且看他試圖拿到它。
  • 為了應付這個年齡段的分離焦慮,最好在寶寶睡著後,父母再離開。說再見的時候應該要動作快速而甜蜜,讓說再見的時間很短,也許可以要求照顧者用玩具或書籍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直到你溜出他的視線為止。
  • 隨著寶寶活動力變得更好,現在該做一些認真的兒童防護措施。蓋上插座的插孔,確保嬰兒碰不到的易碎或尖銳的物品。你可能也會考慮在樓梯頂部和底部裝上門欄。
  • 唱押韻的曲子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記憶力和聽力。嘗試你可以一起舞動的經典童謠。
  • 雖然交談可能會是單向的,但請繼續和小傢伙聊天。寶寶正在傾聽並寄住你所說的和所做的每件事情。
  • 不同形狀的玩具可幫助寶寶發展運動和思考技巧。現在是介紹孩子認識簡單形狀分類的好時機。寶寶也會喜歡遊戲中的人物或事物出現與消失,例如躲貓貓。
  • 寶寶無法完成他真正想做的事情時,大人盡量不要急著幫忙。你會發現,如果你不為孩子做任何事情,他就會變得更加獨立。

最後要記住,這些都只是大略的指導方針。每個寶寶都不一樣,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時間發展。此外,早產嬰兒比起足月出生的孩子,可能會稍微晚一點才到到發育的里程碑。

不過,如果你真的憂慮寶寶的發育問題,最好向小兒科醫生諮詢。

未來幾個月將會達成更多的發育里程碑。為寶寶的小小成就驕傲地慶祝吧。

 

繼續看:

八個月齡寶寶的成長里程碑

img
Written by

theAsianparent Taiwan

  • Home
  • /
  • 育兒攻略
  • /
  • 寶寶的發育成長里程碑:滿七個月(下)
分享:
  • 孩子內向害羞不是問題,不要強迫孩子表現活潑外向

    孩子內向害羞不是問題,不要強迫孩子表現活潑外向

  • 神奇綁鞋帶方法:自閉症孩子試一次就能上手!【影片】

    神奇綁鞋帶方法:自閉症孩子試一次就能上手!【影片】

  • 如何預防中暑?認識中暑的徵兆

    如何預防中暑?認識中暑的徵兆

  • 孩子內向害羞不是問題,不要強迫孩子表現活潑外向

    孩子內向害羞不是問題,不要強迫孩子表現活潑外向

  • 神奇綁鞋帶方法:自閉症孩子試一次就能上手!【影片】

    神奇綁鞋帶方法:自閉症孩子試一次就能上手!【影片】

  • 如何預防中暑?認識中暑的徵兆

    如何預防中暑?認識中暑的徵兆

Get regular advice on your pregnancy and growing baby!
  • 給媽咪
    • 懷孕大小事
    • 母乳與餵奶
    • 產後護理
    • 關於生產
  • 寶寶與幼兒
    • 早產照護
    • 新生兒
    • 嬰幼兒
    • 學齡前
  • 育兒攻略
    • 教養方法
    • 行為問題*
    • 里程碑*
    • 媽媽教室*
  • 親子生活
    • 生活大小事*
    • 手作與體驗*
    • 出去玩*
    • 共讀與學習
  • 學習當父母*
    • 心理與情緒*
    • 工作與生活
    • 自我實現*
    • 感人故事*
  • 其他
    • TAP Community
    • Advertise With Us
    • 聯絡我們
    • Become a Contributor


  • Singapore flag Singapore
  • Thailand flag Thailand
  • Indonesia flag Indonesia
  • Philippines flag Philippines
  • Malaysia flag Malaysia
  • Sri-Lanka flag Sri Lanka
  • India flag India
  • Vietnam flag Vietnam
  • Australia flag Australia
  • Japan flag Japan
  • Nigeria flag Nigeria
  • Kenya flag Kenya
© Copyright theAsianparen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我們的團隊|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Sitemap HTML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Learn MoreOk, Got it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Learn MoreOk, Go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