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桌球總會最高排名第 4 的福原愛,陽光開朗的個性很受大眾喜愛,成為台灣媳婦這點也讓大家對他更感親切。
近日流傳的福原愛 4 歲練球影片中,小愛第一次面對國家比賽,在拿下第 3 局之後卻被裁判嚴格的發球要求刷下來,小愛流下了不甘心的淚水,跑向媽媽的懷抱。
接下來小愛與媽媽加緊練習,一次次地練習擊球,練到很晚了但還未達到今日的球數目標。當時五歲的小愛又累又餓,開始鬧起脾氣大哭,對媽媽跺腳。但最後還是回到了球桌邊把今日的目標完成。
面對 4 歲多的孩子哭得聲淚俱下,直接的表示害怕、委屈、不甘心,媽媽承受著小愛的所有情緒,我們忍不住想知道:福原愛的成就與媽媽的教養有什麼關係?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請到翁逸馨心理師為我們解答:
至於教養方式是否過度嚴格,應該視孩子的反應判定。
我該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適合嚴格教育,還是寬鬆教育?
教育方式有許多種,不單只有嚴格跟寬鬆兩種,其目的是為了適性發展,而適性發展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有收穫,也讓孩子的學習經驗是好的,如此才能促進孩子的主動學習。
因此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反應來了解。影片中媽媽的練習筆記中,清楚的紀錄了孩子的個性、對挫折與成功的反應。這樣的筆記可以幫助媽媽在孩子情緒高漲的時候,更有頭緒。
可以從孩子的這些反應找出最適當的教養方式:
情緒的反應:孩子是否有明顯的情緒反應,這不僅是關心孩子在學習上的心情,也關係到孩子學習的狀況,因為和情緒相關的人事物最容易產生記憶也最容易回憶。學習遇到挫折時怎麼辦?這時應該留意孩子想法的反應:孩子是怎麼想的非常重要,了解孩子是如何解讀與理解學習上的困難或挫折。我們才能透過具體的協助或引導,培養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如此孩子也會逐漸發展出自我問題解決能力。
每個人對於求學或學習的經驗大相徑庭,這也會影響作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對待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因此這也許才是更值得關注與省思的。
福原愛 4 歲練習影片:
www.facebook.com/sina.popweibo/videos/100498401630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