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導傳出婦產科醫師為求業績,強迫病人接受子宮鏡治療導致女患者流產,子宮鏡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需要用到子宮鏡?
知名醫院被爆出婦科醫師為了謀取健保福利,進行不當醫療,過度使用子宮鏡檢查。事由源於一名護理人員因經期異常原因接受子宮鏡檢查,但診療時卻發現育有 600公克、孕期才23周的胎兒,於診療期間早產。當時仍有生命跡象。但醫生放棄急救新生兒,並認為是病患未察覺自身懷孕的問題。這名醫師已遭到停權處分,將安排子宮鏡檢查教育訓練。
子宮鏡是什麼?
子宮鏡又稱子宮內視鏡(Hysteroscopy),是個運用光纖傳輸影像的細微鏡頭,可藉由小型開口探入身體內部進行微型手術。
子宮鏡示意圖
進行子宮鏡手術或檢查時,病人必須要躺在婦產科手術椅上,醫生將陰道擴張器(鴨嘴器)置放於病患陰道,將開口撐大後方便接下來的作業。這個階段可能會讓女性感覺不舒服、有強迫感,請別忘記有任何不適隨時告知醫生。正常情況下的子宮內部是真空,沒有縫隙的,因此需要氣體或液體的輔助,才能將子宮鏡置入子宮中。常見的方式是在子宮頸口打入一些二氧化碳,讓子宮稍微開展。一旦子宮鏡放置入子宮中,就能透過鏡頭與鏡頭前方的照明看到子宮內的狀況。
為什麼要做子宮鏡檢查?
子宮鏡是為了讓醫生透過鏡頭更清楚看到子宮內的狀況,子宮中隔、子宮內膜瘜肉、黏膜下子宮肌瘤等症狀都能透過子宮鏡發現,進行微型手術。許多不孕的婦女透過子宮鏡檢查了解病症後對症下藥,後續成功懷孕的也有常例。
子宮頸手術是什麼?
子宮頸手術就是運用子宮鏡進行微型手術。子宮鏡手術有許多好處,包括無外在傷口、手術時間短、疼痛感低等。當然子宮鏡手術有其限制,並非所有子宮的問題都可使用子宮鏡完全清除,手術前必須確保病患的狀況是完全適合的。
有什麼風險?
和所有手術一樣,子宮鏡手術也有併發症、感染的風險,但沒有外在傷口因此風險較低。另外若是施做不當可能會造成子宮內部的穿刺或劃傷。另外有可能因為
術後護理
- 手術後即可開始淋浴。傷口完全癒合及陰道沒有出血,才可坐浴。
- 陰道若有不正常的分泌物,則須返院檢查。
- 陰道內傷口,禁止自行用水灌洗。
- 手術後陰道會有微量紅色分泌物,持續1-2星期或1個月。
若有以下症狀必須就醫檢查:
- 發燒。
- 腹部劇烈疼痛。
- 陰道有異常分泌物或不正常出血。
- 解尿困難、頻尿或有燒灼感。
對今天的主題有任何建議、疑問或感想嗎?歡迎於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