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內向或外向是天生的,有些孩子喜歡被關注、喜歡得到眾人的焦點,但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歡待在沒人注意的角落,觀察環境與每個人互動的情境。爸媽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改變孩子的天性,而是幫助孩子發揮天性,找到屬於孩子的舞台。
天性害羞的特質
天性害羞的孩子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環境,新的環境、陌生人,都可能讓天性害羞的孩子備感壓力,而這種壓力會讓他們想要逃跑。害羞是天性,這是一輩子都不會改變的特質,但害羞與行為表現是兩回事,害羞不會改變,但表現出想逃、黏著爸媽,這種行為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減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孩子天性內向害羞,爸媽該怎麼辦?
首先絕對不要譴責孩子退縮的行為,你可以提醒孩子表現禮貌,但如果孩子不願意,這時候請對大人說:「不好意思,我的孩子需要一點時間熟悉你,他等一下就想玩了。」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社交
寶寶或幼兒
- 給寶寶時間熟悉,不要輕易的把寶寶給陌生人抱,要是寶寶表現出不耐煩或是哭鬧,就表示他不喜歡。
- 陪伴很重要,陪著孩子參加團體遊戲,鼓勵孩子自己玩,隨著孩子年紀越來越大,需要你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 不要過度安撫孩子,過度安撫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發生的事情很可怕,之後就會更不敢嘗試。
- 用讚美鼓勵孩子的社交行為,明確的指出孩子哪裡做得好,例如:「我覺得你剛剛跟那個小朋友打招呼的行為好棒,你有看到他笑得多開心嗎?」
- 以身作則,你就是最好的教材,表現良好的社交行為給孩子看。
- 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信心,他會更有動力嘗試。
- 避免語言的指令與暗示,當別人說你的孩子很「害羞」,請更正他:「我的孩子不是害羞,他只是需要更多時間熟悉環境。」
學齡前的孩子
- 鼓勵孩子參加團體活動,可以在你家或是孩子的同學家玩,如果孩子一開始有點退縮,你可以跟著一起去,慢慢熟悉之後他就會自己主動參與了。
- 在家練習說故事或才藝表演,這能讓孩子習慣被他人注視。
- 解釋社交行為給孩子聽,例如:我們會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這是表示專心與尊重。
- 不要比較,「你看那個誰都不會害羞,他多有自信」這種話是貶低孩子的信心,孩子不會因為聽到這種話就會更主動積極。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美國作家 Susan Cain 在 TED 演說中說:「如果我們能提供內向者多一些個人空間, 他們便有機會創造出獨具慧眼的答案。」讓每個孩子發揮天性,才能讓這個世界更好。
參考來源:Raising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