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sianparent Taiwan Logo
theAsianparent Taiwan Logo
  • 給媽咪
    • 懷孕大小事
    • 母乳與餵奶
    • 產後護理
  • 寶寶與幼兒
    • 早產照護
    • 新生兒
    • 嬰幼兒
    • 學齡前
  • 育兒攻略
    • 教養方法
    • 行為問題*
    • 里程碑*
    • 媽媽教室*
  • 親子生活
    • 生活大小事*
    • 手作與體驗*
    • 出去玩*
    • 共讀與學習
  • 婚姻經營*
    • 心理與情緒*
    • 婆媳關係
    • 伴侶與婚姻*
  • 學習當父母*
    • 心理與情緒*
    • 工作與生活
    • 自我實現*
    • 感人故事*
  • 青春期
    • 心理與生理發展
  • 準備懷孕
  • 新聞

擠奶擠到很挫折嗎?哺乳媽咪常見的 5 個錯誤

1 min read
擠奶擠到很挫折嗎?哺乳媽咪常見的 5 個錯誤擠奶擠到很挫折嗎?哺乳媽咪常見的 5 個錯誤

覺得自己奶量不足嗎? 先別放棄,也許你需要的只是改進擠奶方式。

擠母奶,就跟親餵母乳一樣,並不像大多數人以為的那麼簡單。要告訴各位媽媽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如果你覺得擠奶很困難,可能只是因為你擠奶的方式不正確而已。

這表示這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除非你有奶量不足的問題(fitpregnancy.com 指出有高達 15% 的女性有奶量不足的問題),不然可能只是你的擠奶方式有誤。

Romper.com 列出以下五種,母奶媽媽常犯的錯誤。

1. 沒有喝足量的水

擠奶時感覺口渴嗎?這是完全正常的。畢竟,母乳的成分有將近 90 % 都是水,你需要攝取更多水分。 Drip Drop.com 指出,母奶媽媽應攝取與懷孕前等量的水,另外再加上因為哺乳而流失的液體量。因為新生兒每天會喝大約 750 毫升的母奶,這意味著媽媽每天需要額外攝取大約 700 毫升的水。

2. 你使用了不適合的擠奶器

如果你決定省錢、選擇購買便宜的擠奶器,那可能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美國母乳協會 Breastfeeding USA 指出,便宜的擠奶器之所以便宜不是沒有原因的:它們擠奶效率差、又吵、常常壞掉,甚至可能導致乳頭受傷。如果無法負擔醫療等級的擠乳器,考慮能不能租用。

還要考慮你的乳頭尺寸是否適合擠奶器開口或是乳頭孔的尺寸。這些部位都有不同的尺寸,選擇適合的自己身 體的尺寸,你會發現擠奶原來也可以很輕鬆。

3. 你擠奶的時間太短了

BabyCenter.com 指出,使用雙邊擠乳器時,擠奶時間應持續約 10 到 15 分鐘,如果使用單邊吸乳器,則需要 20 到 30 分鐘。如果你沒有好的擠奶器而且擠奶時間又短,你將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擠出足夠的奶水,這樣一來將無法維持足夠的奶量。

4. 沒有訂定擠奶的時間表,或者你沒有按表操課

如果你完全只擠出來瓶餵,按時擠奶對於維持奶量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同時保持親餵和擠奶,偶爾省略一次擠奶時間對奶量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5. 你沒有尋求更多的協助

媽媽真的很忙,如果身邊沒有其他支援,定時擠奶確實是有相當的難度。你不應該獨自一人堅持擠奶計畫。向伴侶,父母或朋友求助,請他們幫忙照顧寶寶還有其他需要照顧的家務,以便你可以擠出時間來擠奶。

 

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嗎?歡迎留言+分享!

爸爸與媽咪歡迎加入 FB 社團 媽咪悄悄話-親子育兒分享園地 ❤ 我們來談心

img
Written by

theAsianparent Taiwan

  • Home
  • /
  • 給媽咪
  • /
  • 擠奶擠到很挫折嗎?哺乳媽咪常見的 5 個錯誤
分享:
  • 寶寶為什麼厭奶?寶寶突然就不喝奶了,到底為什麼?

    寶寶為什麼厭奶?寶寶突然就不喝奶了,到底為什麼?

  • 陰道超音波是什麼?操作方式和檢查內容|婦科教室

    陰道超音波是什麼?操作方式和檢查內容|婦科教室

  • 懷孕媽咪低碳飲食會增加胎兒發育缺損的風險!關鍵在葉酸

    懷孕媽咪低碳飲食會增加胎兒發育缺損的風險!關鍵在葉酸

  • 寶寶為什麼厭奶?寶寶突然就不喝奶了,到底為什麼?

    寶寶為什麼厭奶?寶寶突然就不喝奶了,到底為什麼?

  • 陰道超音波是什麼?操作方式和檢查內容|婦科教室

    陰道超音波是什麼?操作方式和檢查內容|婦科教室

  • 懷孕媽咪低碳飲食會增加胎兒發育缺損的風險!關鍵在葉酸

    懷孕媽咪低碳飲食會增加胎兒發育缺損的風險!關鍵在葉酸

Get regular advice on your pregnancy and growing baby!
  • 給媽咪
    • 懷孕大小事
    • 母乳與餵奶
    • 產後護理
    • 關於生產
  • 寶寶與幼兒
    • 早產照護
    • 新生兒
    • 嬰幼兒
    • 學齡前
  • 育兒攻略
    • 教養方法
    • 行為問題*
    • 里程碑*
    • 媽媽教室*
  • 親子生活
    • 生活大小事*
    • 手作與體驗*
    • 出去玩*
    • 共讀與學習
  • 學習當父母*
    • 心理與情緒*
    • 工作與生活
    • 自我實現*
    • 感人故事*
  • 其他
    • TAP Community
    • Advertise With Us
    • 聯絡我們
    • Become a Contributor


  • Singapore flag Singapore
  • Thailand flag Thailand
  • Indonesia flag Indonesia
  • Philippines flag Philippines
  • Malaysia flag Malaysia
  • Sri-Lanka flag Sri Lanka
  • India flag India
  • Vietnam flag Vietnam
  • Australia flag Australia
  • Japan flag Japan
  • Nigeria flag Nigeria
  • Kenya flag Kenya
© Copyright theAsianparen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我們的團隊|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Sitemap HTML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Learn MoreOk, Got it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Learn MoreOk, Go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