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sianparent Taiwan Logo
theAsianparent Taiwan Logo
  • 給媽咪
    • 懷孕大小事
    • 母乳與餵奶
    • 產後護理
  • 寶寶與幼兒
    • 早產照護
    • 新生兒
    • 嬰幼兒
    • 學齡前
  • 育兒攻略
    • 教養方法
    • 行為問題*
    • 里程碑*
    • 媽媽教室*
  • 親子生活
    • 生活大小事*
    • 手作與體驗*
    • 出去玩*
    • 共讀與學習
  • 婚姻經營*
    • 心理與情緒*
    • 婆媳關係
    • 伴侶與婚姻*
  • 學習當父母*
    • 心理與情緒*
    • 工作與生活
    • 自我實現*
    • 感人故事*
  • 青春期
    • 心理與生理發展
  • 準備懷孕
  • 新聞

幫助寶寶斷奶的 10 個妙招

1 min read
幫助寶寶斷奶的 10 個妙招幫助寶寶斷奶的 10 個妙招

訓練寶寶斷奶的絕佳時機:雖然妳的母奶擁有許多很棒的成份,寶寶可以從中獲得許多養分,但等到寶寶長得夠大了,他就可以開始從固體食物中攝取這些必須養分。

訓練寶寶斷奶,請善用工具! 我們列舉了一些方法,無論是使用奶瓶、奶嘴,甚至是爸爸,都可以協助寶寶度過戒奶時期。

 

1. 奶瓶

若寶寶的年紀位於 6 到 8 個月之間,以奶瓶取代親餵;若是寶寶 8 個月 到1 歲大,可以訓練他用安全吸啜瓶喝奶(直接跳過奶瓶);如果寶寶年紀更大一點,讓他直接喝安全水杯中的母奶。

2. 奶嘴

訓練寶寶斷奶, weaning

如果妳的寶寶習慣頻繁的吸吮,可以給寶寶奶嘴以幫助他度過適應期,但如果可以避免奶嘴,讓他使用奶瓶就好。

3. 混淆他的味蕾

妳的寶寶已經認得妳的母奶的味道了,在開始訓練斷奶的第一天到第三天,可以將奶擠出,用他的安全吸啜瓶裝著。這也可以舒緩漲奶引起的不適,慢慢減少擠奶的次數,這也會慢慢降低母乳的量,一週後,將母乳混入一半的配方乳,讓寶寶慢慢習慣新的口味,接下來再完全用配方乳取代。

 

4. 分散他的注意力

訓練寶寶斷奶, weaning

寶寶們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在開始訓練斷奶時,用顏色繽紛的安全吸啜瓶、螺旋狀的吸管、有趣的瓶子、發光的奶瓶等,來引起他的注意力。這些分散注意力的小東西可以讓寶寶忘記自己正在斷奶,專注於這些有趣的玩意上。

 

5. 讓爸爸來

 

訓練寶寶斷奶, weaning

減少親自餵奶的次數,讓爸爸來。當妳的寶寶不再把妳和母奶、吃飽做連結,會讓斷奶變得更容易。爸爸也可以透過餵奶和寶寶建立感情。

 

6. 拒絕

當妳的寶寶要求喝奶,請口氣堅定的拒絕他。剛開始看到妳的寶寶哭著求奶喝一定很令人心痛,請好好的向寶寶解釋為什麼不能繼續喝奶了,他會慢慢的了解,不會再要奶喝。

 

7. 偶爾給予獎勵

在寶寶難以駕馭的日子裡,當寶寶從吸啜瓶喝奶時,可以給予他一些小獎勵,獎勵可以是一個小貼紙、玩具、說故事或是其他他喜歡的東西。記得,不要頻繁的給予獎勵。

 

8. 從同儕中學習

訓練寶寶斷奶, weaning

讓妳的認識寶寶年齡相近並且已經斷奶的小孩,指出哪些孩子已經沒有在喝奶了,因為他們已經 “長大了”

 

9. 肢體接觸

如果妳的寶寶從哺乳的肢體接觸當中得到安全感,只要持續提供他擁抱、親吻等親密舉動,就足以幫助他斷奶。

 

10. 增加趣味性

避免產生壓力,把進食的時間變得有趣,在他玩鞦韆的時候、或是騎在爸爸背上時把他的吸啜杯遞給他。

img
Written by

theAsianparent Taiwan

  • Home
  • /
  • 寶寶與幼兒
  • /
  • 幫助寶寶斷奶的 10 個妙招
分享:
  • 孩子內向害羞不是問題,不要強迫孩子表現活潑外向

    孩子內向害羞不是問題,不要強迫孩子表現活潑外向

  • 神奇綁鞋帶方法:自閉症孩子試一次就能上手!【影片】

    神奇綁鞋帶方法:自閉症孩子試一次就能上手!【影片】

  • 如何預防中暑?認識中暑的徵兆

    如何預防中暑?認識中暑的徵兆

  • 孩子內向害羞不是問題,不要強迫孩子表現活潑外向

    孩子內向害羞不是問題,不要強迫孩子表現活潑外向

  • 神奇綁鞋帶方法:自閉症孩子試一次就能上手!【影片】

    神奇綁鞋帶方法:自閉症孩子試一次就能上手!【影片】

  • 如何預防中暑?認識中暑的徵兆

    如何預防中暑?認識中暑的徵兆

Get regular advice on your pregnancy and growing baby!
  • 給媽咪
    • 懷孕大小事
    • 母乳與餵奶
    • 產後護理
    • 關於生產
  • 寶寶與幼兒
    • 早產照護
    • 新生兒
    • 嬰幼兒
    • 學齡前
  • 育兒攻略
    • 教養方法
    • 行為問題*
    • 里程碑*
    • 媽媽教室*
  • 親子生活
    • 生活大小事*
    • 手作與體驗*
    • 出去玩*
    • 共讀與學習
  • 學習當父母*
    • 心理與情緒*
    • 工作與生活
    • 自我實現*
    • 感人故事*
  • 其他
    • TAP Community
    • Advertise With Us
    • 聯絡我們
    • Become a Contributor


  • Singapore flag Singapore
  • Thailand flag Thailand
  • Indonesia flag Indonesia
  • Philippines flag Philippines
  • Malaysia flag Malaysia
  • Sri-Lanka flag Sri Lanka
  • India flag India
  • Vietnam flag Vietnam
  • Australia flag Australia
  • Japan flag Japan
  • Nigeria flag Nigeria
  • Kenya flag Kenya
© Copyright theAsianparen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我們的團隊|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 |Sitemap HTML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Learn MoreOk, Got it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Learn MoreOk, Go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