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早已不是新聞,政府為了提升生育率,近年來開始發放多項生育補助還有育兒津貼。
台灣的生育福利,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
1.生育獎勵金
生育獎勵金就是由各縣市政府發放的生育補助金,各縣市鄉生育獎勵金額不一,較高的有桃園、彰化的三萬元,或是台北市的兩萬元,各縣市生育獎勵中規定的胎次、金額、新生兒數、或是母親設籍的期間長短等等細節都不盡相同。為寶寶報戶口時,可向新生兒戶籍所在地之戶政事務所查詢並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 這個福利必須用媽媽的名義申請,辦理時需攜帶新生兒母親的身分證、印章、戶口名簿正本,及新生兒母(父) 親的郵局存摺影本等證件。若新生兒之父母未具婚姻關係,父欲為申請人者,需先辦妥認領登記。
2.生育給付津貼
生育津貼包含勞保、勞保的留職停薪津貼、國保、農保。
舉勞保的生育津貼為例,給付資格限女性被保險人本人,如果先生有勞保、太太無勞保則無法請領。
依投保薪資,可以請領兩個月的給付。寶寶出生、早產、不幸流產,只要符合資格皆可給付,多胞胎則按比例增加給付。若是投保年資滿半年,生完孩子後想請育嬰假,則有六個月的期間可以請領六成薪。

3.育兒津貼
育兒津貼補助的對象則不是父母親,而是兩足歲以下兒童。
資格條件有三:
- 兒童的父母至少一方因育兒需要,而未能就業者。
- 兒童的父母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的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稅稅率未達20%者。
- 在職業公會加勞保的媽媽也可以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市政府在托育政策上顯得相對較為用心。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台中市政府推動零到六歲的「托育一條龍」政策,管制托育費用的同時,也將學齡前教育補助向下延伸,讓家長能續留職場,兼顧育兒及工作,創造「受惠幼兒增多、家長負擔減輕、托育市場成長」三贏局面。根據調查,家長對這項政策的滿意度高達九成。
另外自由時報也曾報導,台中市政府也提供生育津貼或到宅坐月子服務二擇一服務。

事實上,台灣 M 型社會中段的大部分民眾就算請領了以上所有符合資格的補助,養兒育女的負擔仍然沉重。這些補助太少無法改善民眾的生活,又能如何提昇生育率呢?生育福利請領都只是單筆的金額,後續數十年的養兒開銷讓人無法提起勇氣承擔養孩子的壓力。
我們期待政府可以提出好的方法,減少民眾的育兒負擔,以下列出我們認為政府需要正視的問題:
- 大環境薪資水準過低,一般上班族只能勉強享受小確幸,卻看不到未來,因此沒有勇氣生養孩子。
- 養兒育女的代價太過昂貴:若沒有相當的薪水,則無法負擔私立幼兒園或是保母的托育費用,若是全職在家照顧幼兒,未來重回職場又是一個問題。
- 育嬰假相關的配套:育嬰假是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福利,除了在公家機關上班捧鐵飯碗的族群,敢請育嬰假的父母是少之又少。
- 公司勞動環境對懷孕及家有幼兒的婦女不友善。
少子化社會是逐漸凋零的社會,我們期待政府在這個問題上能更直接的面對問題,針對問題解決。配套措施只是一時的安慰。
延伸閱讀:醫學研究指出產後恢復 6 週對媽媽的幫助太少了,需要延長|醫學發現最適合懷孕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