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該不該生小孩”這個問題,肯定和反對的人都各有各的理由。
當然,”不該生小孩”有幾個人盡皆知的理由,生了孩子可能會使你的生活變得非常悲慘,而且還使你的事業停滯不前。
但是,不須多強調的是,這也可能會是你一生中做過最令人滿足的決定,讓你有能力面對全世界的挑戰。
也或者你的生活在有孩子之後,可能會落在上述兩個極端中間的某處。
可以確定的是,這是個複雜的決定,而且很多分析,都太過主觀。我懷疑到底有沒有一個全面的、適合所有人的答案,能簡單地回答這個問題。要不要生孩子的決定權,最終仍然在你手上。
但是,希望這些研究能夠讓你開始深入思索是否應該生孩子的問題。
生孩子有助全球暖化
生物倫理學的領域中,最近的熱門議題就是關於生孩子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博曼生物倫理研究所的研究學者瑞德(Travis Rieder)在 CNBC 上發表的文章中指出,生孩子是氣候變遷的主要貢獻者,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少生孩子。
瑞德引用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說明,與減少家庭能源使用、旅行、選擇食物以及其他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的日常活動相比,少生一個孩子可以減少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這會是你可以為環境所做的最佳貢獻之一。
父母,尤其是母親,會面臨職場偏見
LeanIn.Org 和麥肯錫公司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母親身分會使他人假設女性較不稱職,對職涯的承諾不足。」因此,職場對待她們的標準越來越高,機會越來越少。
康乃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雇主傾向於歧視母親。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給雇主假的,幾乎一模一樣的履歷,主要區別在於:一些履歷中點出求職者參與了家長會。
儘管男性求職者的履歷中提到參與家長會,比履歷中沒有提到的男性,更常得到面試機會,但是以這種方式指出具有母親身分的女性與沒有母親身分的女性相比,只有一半得到面試機會。
研究參與者還認為,母親是老闆最不希望碰到的求職者,並認為比起沒有子女的女性或者男性求職者,她們更無法勝任,也無法對工作奉獻。與此同時,具父親身分的求職者比非父親的求職者被認為更能對工作盡心盡力,而且他們被允許比非父親身分的同事晚進公司。
如果你是母親,你的收入可能較低
「對於大多數男人來說,為人父親的事實直接結果就是薪水獎金變多,對於大多數的母親,結果卻是薪水受到懲罰。」
研究單位第三方 (Third Way) 的理事長喬納森考恩 (Jonathan Cowan) 和學者伊蓮卡馬克博士 (Elaine C. Kamarck) 在 <<父親的獎金和母親的刑罰:父母和性別在薪資上的差距 >> (The Fatherhood Bonus and The Motherhood Penalty: Parenthood and the Gender Gap in Pay. )一書中寫道。
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教授米雪兒布迪格(Michelle J. Budig)寫道:「雖然性別間的薪資差距一直在下降,但和生育相關的薪資差距正在增加。」
她在 15 年間的研究中發現,平均而言,男性生育孩子之後,他們的平均收入增加了6 %,而女性每多養育一個孩子,她的收入就減少了4%。
可悲的是,“支付最大的比例生育罰款的就是那些最沒有能力負擔的母親”,因為高收入男性享有最多薪資增幅,而低收入的女性因為養育孩子必須面臨的薪資降幅最大。
紐約時報指出,“這些影響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因為對母親的文化偏見造成的”。
孩子出生後,友誼難免會改變,有時會惡化
生養孩子不只影響到職涯發展和收入,還有其他重要的因素,例如人際關係。
“兒童” 雜誌訪問了大約一千位家長,接受訪問的爸爸媽媽中約有一半表示,在孩子出生後,他們的朋友變少了。
雖然有 69% 的女性和 67% 的男性,在生育小孩之前對自己的友誼感到滿意,但只有 54% 的女性和 57% 的男性表示在養育小孩之後,仍然這樣覺得。
可能造成影響的因素是時間。在有孩子之前,女性每週花 14 個小時與朋友相處,而男性則每周平均花 16 個小時在朋友身上。在有孩子之後,女性與朋友相處的時間減少了五個小時,男性則減少了六個小時。
另一個因素是人們不可避免的轉變。例如,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女性都表示,她們在有孩子之前,必須和朋友相聚才能玩得開心,但是一旦擁有家庭,這個數字就降低了一半。大部分接受調查的女性表示,她們覺得有孩子之後,那些善於聆聽的朋變得更加重要。
孩子出生之後,婚姻往往會受到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婚姻中的角色重組以及為人父母後有限的自由會導致某些衝突,為人父母者往往對婚姻滿意度較低。
研究還表明,家庭中的孩子越多,父母的婚姻滿意度越低。
婚姻滿意度的差異在孩子尚為嬰兒年紀的母親身上最為顯著,然而對於男性而言,不論孩子在哪個年齡,這種影響都很相似。
社經地位較高、年紀較輕,以及小孩出生才幾年的家長,通常會面臨較大的婚姻負面效應。
為人父母往往較不健康
民調平台 CivicScience 的創辦人約翰迪克(John Dick)在 Quartz上寫道,沒有小孩的人士的生活型態往往比為人父母者來得更健康。
根據迪克分析的調查結果顯示,非家長每晚平均睡眠時間超過八小時的可能性,比家長多了 75%,而父母每晚睡眠不到六小時的可能性高達29%。 不意外的是,家長比非家長 “每天都喝”咖啡的可能性還高出 28%。非家長說自己從來不在速食餐廳用餐的機會,比家長高出 73%,每週上健身房一次以上的機會則高出 38%;家長表示自己從來不運動的機會高出 17%,覺得自己過重的機會高出 10%,每天抽菸的機會則高出54%。
生孩子會對父母的快樂程度造成負面衝擊
許多人以快樂程度衡量成功與否,有許多研究表明,有孩子會在這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研究幸福的學者,索妮雅宇波莫斯基 (Sonja Lyubomirsky) 在時代雜誌上解釋道,一些研究表明,為人父母者比沒有小孩的人士更快樂,但有另一些人則認為恰好相反,事實上,每一對父母和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
她的研究分析如下,例如:
- 年輕的父母和有幼兒的父母往往特別不開心。
- 父親、結婚的父母和空巢期的老人傾向擁有特別高的生活滿意度、幸福感或生活的意義。
然而,她也指出, “所有類型的父母都指出,與沒有生小孩的同齡人士相較,生活更有意義,這表示身為父母所得到的回報,可能比日常的開心(或不開心)更無法以言語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