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的卵子數量在出生時就決定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子逐年減少。這也是為什麼年紀越大的女性生育機率越低,流產和嬰兒先天性缺陷的風險也越高。
但台灣近十年來,決定晚點生小孩的媽媽們數量越來越多,這是不是代表「高齡產婦」需要重新定義?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06 到 2106 年,女性生育年齡 30-39 區間的人數急遽增加,40 歲以上的人數也逐年上升。相較之下 30 歲以下的女性生育人數則越來越少。
資料來源|內政部
以下圖表為統計資料的示意圖,可發現 35~39 歲的生育數量大幅增加。
資料來源|內政部資料整理
年紀大就無法生育嗎?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
醫學對「高齡產婦」的定義
高齡產婦(elderly primipara)於醫學上定義為 35 歲以上第一次懷孕生子的女性。
以醫學上的統計資料研究發現,35 歲以上,第一次懷孕生子的女性有相對較高的風險遇到妊娠健康或胎兒健康問題。
風險如下:
- 生育力下降
- 流產率上升
- 嬰兒得到唐氏症的風險增加
- 妊娠高血壓
- 妊娠糖尿病
- 早產
- 胎盤早剝造成異常出血
以上這些問題,在未滿 35 歲的懷孕女性也可能發生,不代表是 35 歲以上媽媽的專利。而現在 35、40 歲還正常懷孕生子的女性也非常多,醫學上將 35 歲列為一個里程碑,只是根據統計數據設定的參考。對 35 以上的女性,醫生會特別針對一些風險較高的項目,安排檢查或提供建議。
高齡產婦如何降低懷孕生產風險?
懷孕前諮詢與優生檢查:在懷孕前先做優生檢查,或安排懷孕諮詢門診,你的生活習慣、職業環境、甚至是家庭基因都有可能影響懷孕的機率,和醫生討論,了解你的懷孕風險與最適合你的受孕方式。
不要錯過產檢:懷孕的前八週對寶寶的發展非常重要,懷孕初期的產檢可以增加順產的機率。除了產檢,接受篩檢、學習懷孕與生產的知識,以及尋求社群的支持,對媽媽與寶寶都有很大的幫助。
營養補充品:懷孕的婦女每天至少要補充 400mg 的葉酸,在懷孕前三個月,葉酸可以幫助寶寶大腦與神經發育,對高齡媽媽來說,葉酸更是不可或缺的影養品,
健康營養的飲食:不只是寶寶,媽媽本身在懷孕期間也非常需要營養,記得蔬果、穀類、豆類、肉類、奶類都是高營養的食物,孕期間也要記得營養均衡。
注意體重:孕期過重或過輕,對媽媽與寶寶都會造成健康威脅,為了不要讓身體過度負擔,體重最好增加 7~12 公斤,過高會增加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規律運動:適量緩和的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紓解痠痛的筋骨,讓心情更愉悅。和醫生討論妳的運動強度,記得,運動當中有任何疼痛感或不適,就要馬上停止。
戒菸戒酒:菸酒對不管幾算的孕媽媽都是有害的,尤其是抽菸,會增加寶寶出生體重過輕的風險,以及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有任何長期服用的藥物,都要讓醫生知道:這是避免妳的藥物成分會影響胎兒,或是寶寶出生後你的母乳成分,藥物包括成藥、慢性處方籤,和中藥。
台灣的婦產科與醫療環境非常完善,不用擔心,好好的和醫生討論,有任何問題都提出來,相信醫療、相信自己的身體,妳的年齡不是個問題!

參考資料:WebMD|SocalFertility|MedicalNewsToday